現在的租屋形態越來越多變,像是出現了包租代管、共生公寓、短期飯店住宿等,而這次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共生公寓,因為自己本身也有實際 2 個月的共居生活,所以想藉這次機會跟大家分享!
什麼是共生公寓?
共生公寓,是指注重租客「共生」、「共同生活」的新型居住型態,可以理解成一群人透過居住在同一房屋中共同生活,並且在生活上建立彼此關係。
而共生公寓通常會是由企業來經營,且為了促進室友們的「共生」,共生公寓與一般租屋相比,會更積極促進室友們的社群互動、共享資源,希望可以將共居人們的生活建立連結,並且打造一個生態圈。
共生公寓房屋房型與規格
- 通常樓層數不限,有整棟的,也有一層樓、一戶的。
- 在同一戶之中,多會進行房間的分隔,並隔成多人房、單人房與雙人房。
- 雅房居多,套房數量相對較少。
共生公寓特色
- 專業團隊管理:簡化租屋流程、提供生活便利性、解決租屋糾紛。
- 室友組成多元:來自各行各業、不同文化背景的室友,可以擴大生活圈、建立人脈。
- 多社群活動:多數共生公寓會有個理念,希望可以建立室友們的連結,因此共生公寓企業多會舉辦不同活動,並鼓勵租客參加。
- 高占比公共空間:共生公寓會提供更舒適的公共空見,希望促進室友們交流、互動。
- 整合服務:共生公寓的出發點是共享經濟,透過將空間分割,可以享有更低廉的住宿費用,而近年來,也發現共生公寓漸漸會結合其他共享經濟事業,像是共享機車、循環杯等,打造完整生態圈,又能夠鼓勵人們實施綠色生活。
共生公寓房租、生活、水電費用怎麼算?
大家可能會好奇共生公寓的房租以及水電費要怎麼算,但其實每間的算法也都不太一樣,所以這裡準備目前就我自己知道的收費方式。
- 房租:依照房型收取。
- 生活費:這個生活費也有可能被稱為服務費,因共生公寓由企業管理,所以企業通常會有雇員負責維護共生公寓環境,並且也會補足共生公寓的備品,如:衛生紙、衣架等,實際要依各間共生公寓公司而定。
- 水電費用:目前較常看到的收取方式有 2 種。
- 與生活費一同計算:將水電費用包在生活費中一次收取。
- 依用量收取:依實際使用量收取水電費用,但小型(人數較少)的共生公寓比較會採用這種方式。
共生公寓與家庭式的差別
特徵 | 共生公寓 | 家庭式 |
定義 | 一種共享空間的租房模式,強調社交互動 | 同常為家庭或親密朋友共同租用一整個住宅 |
管理方式 | 通常由獨立管理公司運營,租客與公司簽約 |
|
合約形式 | 每位租客簽訂獨立合約 |
|
社交環境 | 提供豐富的公共空間,鼓勵室友們互動 | 如室友間互不認識,較不重視室友間的社交互動 |
生活開支 | 包含水電、網路、備品等費用,減少額外負擔 | 通常為室友間自行分攤水電費用 |
設備與家具 | 通常提供家具及基本生活用品 | 依各房東提供的房源而定 |
適合對象 | 希望擴展社交圈的年輕人或單身人士 |
|
共生公寓的優點
- 減少租屋惡夢:解決傳統租屋痛點,如房東問題、租屋糾紛、生活品質不佳等。
- 地點佳:共生公寓多選擇在交通方便之處,藉此吸引租客們選擇居住。
- 可以短租:很多共生公寓都有提供短租,如果你過去都是住在家裡,像試試外面的生活,建議可以從共生公寓開始。
- 較少雷室友:部分共生住宅公司會進行租客篩選,因此可以降低遇到雷室友的機率。
- 提升生活品質:提供舒適的居住空間、完善的設備、便捷的服務,享受更好的生活。
- 擴展人脈、建立社群:與不同背景的室友交流,擺脫孤獨感、拓展生活圈。
- 創造多元生活體驗:參與社群活動、共享資源,體驗更豐富的生活方式。
共生公寓的缺點
- 隱私空間較小:需適應與他人共享空間,並調整生活習慣。
- 社交壓力:因為共生公寓主要的生活場所為公共空間,因此對於內向者,可能需要時間適應社群生活。
- 租金較高:相較於傳統單人、雙人套雅房,共生公寓租金通常較高;而若是選擇多人房,有機會享有較低租金。
- 地點選擇有限:目前共生公寓主要集中於都市地區,地點選擇較少。
共生公寓適合哪種人?
- 有短租需求的人:共生公寓多提供短租服務。
- 喜愛社交、樂於分享的年輕人:享受與室友交流、建立社群的樂趣。
- 追求生活品質、便利性的租屋族:享受專業管理、完善設備、便捷服務。
- 渴望拓展生活圈、建立人脈的北漂族:透過共生公寓認識不同領域的人。
- 想要體驗多元生活方式的人:參與社群活動、共享資源,豐富生活體驗。
如何選擇共生公寓?
- 考量預算:選擇共生公寓時,一定要評估租金是否符合自身經濟狀況,因為共生公寓通常需要較高的預算。
- 確認地點:選擇交通便利、生活機能完善的地點。
- 了解空間規劃:確認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配置是否符合需求,像是選擇多人房時,房間空間真的會比較小,所以如果個人生活用品較多的人,就需要好好評估。
- 參考評價:透過網路搜尋或詢問住戶了解公寓的管理狀況、社群氛圍。
- 親自參觀:實際感受公寓環境、與管理者或住戶交流。
共生公寓的共居生活分享
我自己曾有 2 個月的共居經驗,當時選擇的是「香蕉同居中 banana coliving」,當時選擇他們的原因有 3 點,分別是:
- 團隊、公司皆很年輕:居住空間設計、理念都與自己較接近。
- 選址很讚:因為據點都在台北,且都近捷運站,所以對於在台北上班的人來說就是一大福音。
- 多元的社群活動:基本上每 1 – 2 個月都可以看到香蕉同居中舉辦的社群活動,這是一個可以拉近與室友距離的活動,而除此之外,也可以透過活動去認識其他據點的租客,再加上香蕉同居中的外國人真的很多,如果是一個喜歡認識新朋友,或是想認識不同文化的人,真的會很適合香蕉同居中。
共生公寓的管理好嗎?
而實際入住後,我覺得更能夠感受到香蕉同居中團隊的用心,對於群組中租客的問題反映,團隊都可以給出快速的回覆,並且遇到共生公寓中設備問題時,也都不會迴避問題,都是直接找維修廠商來處理,以下就來舉個例子
- 沙發更換:有室友反映沙發疑似過於老舊,一點點小發霉,而公司接到這個消息、完成評估後就直接新訂了一張更好的沙發替換。
- 熱水器壞掉:當熱水器壞掉時,公司也有馬上處理,雖然因為廠商因素,所以修理時程拉的比較長,而在面對室友持續追問維修進度下,公司也都能夠及時回覆現在處於何種階段。
多人房居住體驗
我個人選擇的是多人房,其實選擇原因不外戶就是因為租金比較便宜,看房時也認為自己的東西不會到非常多,所以是可以接受的。而實際入住後,我只帶了一個託運行李大小的個人用品,像是衣服、吹風機之類的,其實空間還算夠用。
每個人的床位也都有附上一盞燈與簾子,這樣可以避免大家作息不一時, 燈光會互相干擾的問題。
對於多人房,我覺得可以這樣判別你適不適合:
- 如果你有旅行的經驗,你選擇背包客房時,會不會非常反感,如果不會,我覺得你可以試試看選擇共居的多人房。
- 有住過學校宿舍的人,如果對於宿舍生活並不討厭,那麼共居也會很適合你。
室友相處分享
因為共生公寓的特性,就是有較寬敞、舒適的公共空間,所以會發現大家大部分的時間也都會待在客廳,而因為每天都會在客廳見到面,自然而然地大家也會開始聊天、認識彼此。
而我自己遇到的室友們,人也都很好、很健談,可以聊聊各自生活、工作,有時候也會一起看看 Netflix、吃宵夜等。
其實總結下來,如果以居住型態來說,我個人是覺得蠻推薦共居的,尤其是 E 人,對於喜歡社交、認識新朋友的人來說,這裡可以遇到的人真的太多太多,能夠拓展蠻多視野的。
但以個人偏好來說,我自己還是比較喜歡有自己的空間,所以我如果要選擇共居的話,我會選擇共生公寓中的套房或雅房,而不是多人房,這樣才能夠有自己的生活空間與更多生活品質。
所以在選擇租房時,是有非常多面向可以去思考的,像是剛剛提到的是不是需要更多自己的空間、是否喜歡認識新朋友、與室友有更多連結,又或者是前面有提到的價錢、交通、合約長短等等的,都會是思考租房的重要要素。